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治疗有哪些方法
有疑问可点击在线客服
官方电话:028-86117707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根据髓核突(脱)出的部位、大小以及椎管矢状径大小、病理特点、机体状态和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症状可以相差悬殊。因此,成都专科医院说明对本病症状的认识与判定,必须全面了解,并从其病理生理与病理解剖的角度加以推断。
1、肌肉麻痹:因腰椎间盘突(脱)出症造成瘫痪者十分罕见,而多系因根性受损致使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该肌失去功能。临床上以腰5脊神经所支配的胫前肌、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及姆长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症为多见,其次为股四头肌(腰3~4脊神经支配)和腓肠肌(骶1脊神经支配)等。
2、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见于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突(脱)出症者,因此临床上少见。其主要表现为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及排尿障碍,阳痿(男性),以及双下肢坐骨神经受累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3、下腹部痛或大腿前侧痛: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当腰2、3、4神经根受累时,则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另外,尚有部分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可出现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有腰3~4椎间盘突出者,有1/3的有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其在腰4~5与腰5~骶1间隙椎间盘突出者的出现率基本相等。此种疼痛多为牵涉痛。
4、患肢皮温较低:与肢体冷感相似,亦因患肢疼痛,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性血管收缩。或是由于激惹了椎旁的交感神经纤维,引发坐骨神经痛并小腿及足趾皮温降低,尤以足趾为著。此种皮温减低的现象,在骶1神经根受压者较腰5神经根受压者更为明显。反之,髓核摘除术后,肢体即出现发热感。
5、视受压脊神经根的部位与受压程度、邻近组织的受累范围及其他因素不同,尚可能出现某些少见的症状,如肢体多汗、肿胀、骶尾部痛及膝部放射痛等多种症状。
6、腰痛: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患者有此症状,包括椎体型者在内。
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预防
1、急性期应睡硬板床,绝对卧床3周。
2、避免咳嗽、打喷嚏,防止便秘。
3、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步进行背肌锻炼,并在腰围保护下,下地做轻微活动。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类,本站就介绍其中的推拿治疗:
1、揉腰眼穴,它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5~4寸之凹陷。两手握拳,用食指掌指关节紧按腰眼,作旋转用力按揉30~50次,以腰酸胀为宜。
2、擦腰两手掌根紧贴腰部,用力上下擦动,动作要快速有力,以腰部有温热感为度。
3、捏拿腰部肌肉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同时从上向下捏拿、提放两侧腰部肌肉,直至骶部。如此自上而下捏拿4次。
4、颤动腰部肌肉两手掌根部按压腰部,快速上下颤动15~20次。
5、扣击腰骶部双手握空心拳,反手背后,以双手拳背着力,有节奏地、交替呈弹性叩击骶部。手法要平稳,力量由轻到重,有振动感,有透力。可先从骶部向上叩击至手法不能及为止(腰部)。再向下叩击至骶部,从上至下,如此往返七八次。
6、患者俯卧在按摩床上,腰部放松,医者用双手将病人腰部从上到下轻轻左右摇动,并对棘突旁软组织及腰部痉挛肌肉用拇指弹拨(以上方法反复进行五遍),然后屈肘用肘尖部或拇指在腰部痛点进行按压,以松解腰部紧张肌肉和止痛。
7、患者取侧卧位,患侧下肢在上屈曲,健侧下肢在下伸直,患侧上肢自然放在背后面,健侧上肢向上放于面部前面,医者站在患者对面,一前臂曲肘置于患侧髂骨后侧,另一前臂屈肘置于患侧肩前,两前臂同时向相反方向均匀用力,逐渐加大力量使腰部旋转。大部分病人可出现弹响声。随后,变换体位,健侧下肢在上屈曲,患侧下肢在下伸直,用同一方法做1遍。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